开栏语
胸怀千秋伟业,恰是百年风华。一百年前,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木船上,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。从此,这艘小小红船越过急流险滩,穿过惊涛骇浪,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。
一百年岁月峥嵘,一百年初心如磐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引导全体干部、员工进一步学党史、知党情、跟党走,西安航投公司结合经营特点,深入挖掘幸福航空航线所到之处的红色记忆,追寻党的成长之路,特设立“乘幸福之旅,温党史记忆”学习专栏,开展党史教育系列主题宣传。
(后期根据新开航线及时调整)
该学习专栏自3月1日起开始发布,计划每两周发布1期稿件。将选取幸福航空航线所到的10个代表城市,以当地党史重大事件为切入点,梳理当地建党、革命及发展脉络,展示红色记忆,推荐红色旅游景点,弘扬党的传承与精神,力争使全体干部、员工进一步增强爱党爱国意识,凝聚力量,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第一期
让我们一起走进湖南长沙
探索发生在湖湘青年身上的
传奇故事
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 月换新天。”
1920年冬,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长沙创建共产党早期组织。1921年7月,毛泽东、何叔衡作为湖南代表出席党的一大。自此,忠诚、担当、求是、图强的湖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前赴后继,英勇奋斗,励精图治,开拓创新,为民族独立、国家富强、三湘腾飞和人民幸福,作出了彪炳千秋的卓越贡献,谱写出辉映神州的壮丽篇章。
历史雄辩地证明:没有共产党,就没有新中国,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。历史也深刻地昭示: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,才有社会主义的新湖南,才能不断取得富民强省的新成就,实现“芙蓉国里尽朝晖”的美好愿景。
第一部分 开辟新天地
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
“红旗卷起农奴戟,黑手高悬霸主鞭”。
中国产生了共产党,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。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。湖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,是毛泽东早期领导革命运动、探索革命道路的地方,是人民军队的摇篮。
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,党在湖南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,创建地方组织,开展工农运动,掀起大革命的高潮,组织领导武装起义,建立革命根据地;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,争取民族解放的胜利;反对独裁内战,推动湖南和平解放,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。
1.早期组织
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,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开始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。1920年11月,毛泽东等人在长沙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,书写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的光辉一页。一批湘籍早期党员在上海、北京、广州和法国、日本等地,从理论到实践,为建党做出了重要贡献,党的一大后湖南不断掀起革命斗争的高潮。1921年10月,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省级组织——中共湖南支部成立,1922年2月中旬,全国最早的产业工人党支部——中共安源支部成立。
2.革命洪流
党的三大决定实行国共合作。中共湖南地方组织积极贯彻这一决定,帮助国民党建立各级组织,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村大革命高潮。湖南成为全国共产党组织分布最广、党员人数最多、党的工作影响最大的地区。1925年12月1日,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省级党报《战士》在湖南创刊,不断向全省人民指明斗争方向,提出政治口号、斗争策略和方法,对于促进全省人民跻身工农运动,参与北伐战争,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,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
3.星火燎原
大革命失败后,党中央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。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湖南共产党人,发动工农群众,掀起秋收起义、湘南起义、桑植起义、平江起义的武装斗争风暴,创建工农红军,建立革命根据地,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、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。1928年4月,毛泽东在桂东沙田向工农革命军正式颁布了“三大纪律、六项注意”,把整肃军纪当作红军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,并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充实,逐步发展为“三大纪律、八项注意”。
湖南省委坚持白区地下斗争,前仆后继,不屈不挠。红军长征在湖南留下光辉足迹,凝结了军民血肉深情。红军游击队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,保存了革命力量。
4.抗日救亡
“七七事变”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。中国共产党倡导第二次国共合作,建立起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。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同国民党地方当局携手合作,创造了“黄金发展”时期,湖南一度成为抗战文化中心。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,党组织贯彻中央关于“隐蔽精干”的方针,转变斗争方式,支持正面战场,争取抗战胜利。八路军、新四军在湖南征战,提振了人民必胜的信心。
5.迎接解放
抗日战争胜利后,中共湖南省工委积极开展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,配合人民解放战争开辟第二条战线,大力开展农村武装斗争。在解放战争顺利向前发展的形势下,省工委按照中央指示精神,积极开展争取国民党爱国将领程潜、陈明仁的统战工作,促成了湖南的和平解放。
第二部分 描绘新画卷
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
“喜看稻菽千重浪,遍地英雄下夕烟。”
新中国成立后,湖南省各级党组织在全面执政的条件下,以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为指导,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意气风发地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。经过近30年的奋斗,湖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,实现了人民真正当家做主,建成一批骨干企业,大力改善交通条件,兴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潮,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。三湘大地上绘制出一幅幅旧貌换新颜的历史画卷,为当今湖南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1.百废俱兴
新中国伊始,湖南省委和各级党组织致力于接管建政,恢复国民经济,加强执政党建设。在党中央领导下,实施“一五”计划,完成三大改造,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。社会主义的新湖南开始显现出勃勃生机。
2.励精图治
贯彻党的八大精神,湖南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。湖南省各级党组织带领全省人民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,在探索中前进,在调整中发展,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重大基础性成就。
3.风雨十年
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全省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困难中奋进,在风雨中前行,以建设好毛主席家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,坚持“抓革命,促生产”,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。
4.走向转折
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湖南省委和各级党组织按照党中央部署,开展揭批斗争,进行了初步的拨乱反正。同时狠抓工农业生产,努力使国民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。
第三部分 谱写新篇章
改革开放时期
“东方风来满眼春,芙蓉国里尽朝晖。”
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历届湖南省委高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围绕富民强省和全面小康建设,一步步确立、实施阶段性发展战略,团结带领湖湘儿女锐意进取,开拓创新,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,不断推进全省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,奋力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湖南篇章。
1.重心转移 改革扬帆
湖南省委领导全省人民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,全面清理“左”的错误,把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经济建设上,带领全省人民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,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,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,开启了改革开放新航程,促进湖南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。
2.创新理论 引领前行
90年代伊始,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。湖南省委和各级党组织以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,坚定不移地领导全省人民全面推进各项改革,先后实施“三化”、“一化三基”、“四化两型”发展战略,开创了富民强省的新局面。
3.奋力图强 三湘腾飞
图片来源@鑫荆(Pixabay)
党的十八大以来,省委、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,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,按照“五位一体”的总体布局和“四个全面”的战略布局,聚精会神搞建设,一心一意谋发展,改革开放取得新的成效,综合实力又有新的提升,人民生活得到新的提高。湖南经济总量连续稳居全国前十,2020年达到4.18万亿元,一个又一个“五年计划”取得圆满收官。
我们欣喜地看到,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,湖湘大地干群团结向上,各族儿女和睦共融,芙蓉国里山清水秀,群众生活稳定安宁,湖南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正在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。
湖南省推荐红色旅游景点
长沙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:
湖南党史陈列馆
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旧址
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、杨开慧故居
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
秋收起义会师旧址纪念馆
岳麓山景区
雷锋纪念馆
何叔衡、谢觉哉故居
浏阳市胡耀邦故居和陈列馆
湘潭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:
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
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
湘乡东山学校旧址
岳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:
平江起义旧址
任弼时故居
华容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
郴州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:
宜章县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
桂东县“三大纪律六项注意”颁布旧址
汝城县湘南起义汝城会议旧址
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:
衡东县罗荣桓故居
衡阳市南岳忠烈祠
张家界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:
贺龙故居和纪念馆
刘家坪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
湘西自治州红色旅游景点:
永顺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
怀化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:
怀化市红军长征通道会议旧址
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芷江受降旧址、飞虎队纪念馆
株州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:
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
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
资料来源:湖南日报,湖南党史陈列馆、湘农商学、书香长沙微信公众号,红色地标网站
图片来源:湖南党史陈列馆